编者按免息配资开户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日战争期间,中共江门五邑地方组织高举抗日旗帜,团结带领五邑人民及全世界江门籍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共御外侮、毁家纾难、血战到底,用热血与生命筑起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为展现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战壮歌,在全市营造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浓厚氛围,江门市委宣传部、江门市委党史研究室统筹江门日报社、江门市广播电视台、各县(市、区)党委宣传部,推出“江门抗战烽烟图——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媒体报道”,敬请垂注。
筚路蓝缕,百折不挠。在祖国危急时刻,众多江门五邑籍华侨积极践行“航空救国”思想,从创立航校到建设飞机制造厂,从通过驾机至各地宣传抗日到守护地面机场、搏击长空抗击日军,向侵略者发起英勇抗争。
办学造机援抗战
江门恩平是“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冯如的故乡。江门五邑地区的台山、恩平、开平等地,有着“航空之乡”的美誉。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很早就深谙航空救国的道理。广东省华侨历史学会常务理事、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黄柏军说,五邑籍华侨抗战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航空救国。
展开剩余88%△冯如被尊为“中国首创飞行大家”。
日军侵华后,神州大地惨遭日军战机的狂轰滥炸。以台山为例,抗战期间侵扰台山的日机就达373架次,逞凶共139次,投弹859枚,炸死355人,炸伤464人,炸毁楼房554间,给侨乡百姓带来惨重损失与伤痛。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面对暴行,五邑籍华侨怀着“舍航空无以救国”的坚定信念,创立航空学校、捐献飞机、办飞机制造厂,用热血与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爱国壮歌。祖国的蓝天,深深留下“华侨雄鹰”的印记!
◎波特兰航空学校、旧金山航空学校
为国育才 输送众多飞行员
中国航空事业自兴起之初,便与华侨群体紧密相连,由此孕育出光荣的爱国传统,在抗战时期更是绽放出璀璨光芒。
在日军战机的嚣张气焰下,祖国航空人才极度匮乏,创立航空学校,培育前线急需的航空英才,播撒蓝天御敌的希望火种,成为抗日的迫切需要。
张运华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步伐日益加紧。为践行孙中山先生倡导的“航空救国”思想,美国各地的抗日救国会将培养航空人才列为重点工作。美国、加拿大等地的华侨抗日救国组织,在广大侨胞的鼎力支持下,纷纷创立航空学校、组建航空学会。其中,波特兰航空学校成绩斐然,旧金山航空学校则以其办学历史和宏大的办学规模著称。而它们的创立,都与五邑籍华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美洲归国华侨航空员留影纪念。
1931年10月10日晚,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众多华侨齐聚一堂,活动现场上演爱国话剧《万宝山惨案》,并邀请黄兴夫人徐宗汉发表演讲,声援祖国抗日。当晚,美洲华侨航空救国会宣告成立,次日便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建华侨航空学校,推选30余人组成筹备委员会,其中9人组成理事会,台山籍华侨梅志新当选主席。11月,中华会馆召开大会,审议通过美洲华侨航空学校(又称“波特兰航空学校”)招生简章,并确立“训练航空人才,对外巩固国防、抵御外敌”的办学宗旨。波特兰航空学校完善的简章与严谨的管理制度,成为美国其他华侨航空学校争相借鉴的范本,该校也由此成为美国华侨航空救国运动的核心阵地。
1931年12月13日,波特兰航空学校举行开学典礼,1932年5月第一届学员顺利毕业。陈瑞钿、黄泮扬等著名五邑籍华侨飞行员,便是从这里踏上回国参战之路,加入中国空军序列。
△波特兰航空学校第一期学生合照。
1933年2月,旧金山的华侨青年自发组建“飞鹏航空学会”。同年7月,在旧金山华侨拒日救国后援总会与广大华侨青年的支持下,旅美中华航空学校(又称“旧金山航空学校”)正式成立,五邑籍华侨李圣庭出任校长。8月,学校正式开学,直至1941年1月停办。陈锡庭、刘福庆、林觉天、翁荡雁等五邑籍飞行员学成后归国,将所学本领用于抗日杀敌。
值得一提的是,五邑籍华侨女同胞巾帼不让须眉,积极报读航校,学习航空技能。据统计,学成的五邑籍华侨女飞行员达23人,其中在美国学习的有12人,恩平的张瑞芬、李霞卿,台山的李月英、黄桂燕、李凤麟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在国内,胡锦雅、黄光锐等“海归”专家,也在各大航校及相关机构中,为培育航空救国人才殚精竭虑。
台山人黄光锐是中国航空事业的先驱,于1936年9月出任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校长,肩负起为全国培养航空人才的重任。1939年9月,他调任成都空军司令后,加速飞行人员培养,创办空军军士学校。台山人黄仕文在口述黄光锐有关历史时说:“堂伯父培养的航空人才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经他培养的原广东空军飞行员,多数在抗战中英勇作战,40人累计击落日机70多架,70多人壮烈牺牲。”
△波特兰航空学校成为美国华侨航空救国运动的核心阵地。
◎五邑籍华侨任韶关飞机制造厂厂长
成功研制“复兴式”飞机
当祖国抗战陷入飞机紧缺的困境,五邑籍华侨以无畏的担当,毅然扛起捐机与造机的双重担当,为航空救国大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据有关资料,抗战时期,五邑籍华侨捐献的飞机,共有50架之多。
在海外,美国与加拿大的华侨掀起热烈的献机浪潮。张运华介绍,1937年8月中旬,台山籍飞行员陈瑞钿等在空战中击落6架日机。消息传至美国波特兰,华侨们群情振奋,当即募捐3万美元。这笔善款加上美国军部拨款共计10万美元,从波音公司购置3架教练机,命名为“民族”“民生”“民权”,捐赠给祖国。
在缅甸,由开平籍侨领张瑞隆担任名誉会长的中国航空建设协会直属仰光支会,组织侨胞开展献机运动,累计捐献19架飞机,为抗战注入宝贵资源。
飞机制造厂是空中抗战的重要支撑。大敌当前,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五邑籍华侨以非凡的魄力,创办飞机制造厂,通过生产整机与零部件,以实业之力铸长空利剑。
在美国旧金山,台山籍侨领邝炳舜率先捐出10万美元,并动员侨胞募集15万美元,于1944年开办“中国飞机厂”。邝炳舜亲任总经理,工厂员工多为华人。短短1年间,该厂便生产出1000架轰炸机的后节机身,送往祖国增强空军装备。邝炳舜曾在《航空救国特刊》中激昂撰文:“日寇肆意轰炸,我非战区惨受荼毒……唯有急起直追,扩充空军,方能克敌制胜,收复山河,此乃海内外民众应同心协力、助政府早日达成之使命!”
△抗战期间,3名五邑籍华侨先后担任韶关飞机制造厂厂长,自主研制飞机。
国内的韶关飞机制造厂,更是凝聚着五邑籍华侨的智慧与热血。台山籍华侨梅龙安、开平籍华侨周宝衡与林福元先后担任厂长,三人皆在美国取得工程师资格,带领以五邑籍华侨为主的技术团队,在艰难困苦中愈挫愈奋,打破中国无法自主制造战机的困局。
1936年5月,在周宝衡等人的共同努力下,首架“复兴式”飞机成功研制。这架飞机试飞后赴广州进行飞行表演,并与波音飞机模拟空战,时速达288公里,随即投入部队服役。“复兴式”飞机不仅是中国人自主设计制造飞机的骄傲,更在历史关键时刻留下印记——1936年西安事变后,作为中共中央代表的周恩来乘坐的专机,就是韶关飞机制造厂生产的“复兴式”飞机。
△韶关飞机制造厂所造飞机试飞。
梅龙安接任厂长后,专注于“复兴式”飞机的优化升级,同时承担国外部件采购工作,曾成功装配30多架美式“霍克3型”驱逐机与20多架“窝梯型”单翼轻轰炸机,充实抗战空中力量。
林福元继任期间,除持续量产“复兴式”飞机,还装配“波音281型”“霍克Ⅱ型”战斗机。1937年8月起,日军对工厂狂轰滥炸,林福元就将生产设备分散转移至韶关犁市、沙尾、桂头等地深山,在隐蔽处坚持生产。1938年后,空袭愈发猛烈,即便员工被炸伤、自己与同事身处险境,林福元仍坚守岗位,争分夺秒组织生产。在他的带领下,全厂上下与时间赛跑、与炮火抗争,只想着为中国空军提供更多战机,在空中狠狠打击敌人。
△林福元。
韶关飞机制造厂作为中国抗战时期首家飞机制造厂,其生产的数十架战机在淞沪会战、武汉空战、南昌空战等战役中,给予骄横的日本空军以沉重打击,成为中国空军保家卫国的中坚力量。如今,韶关飞机制造厂旧址所在,已化身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主题公园,五邑籍华侨航空救国的热血传奇仍在这里流传。这个承载历史记忆的场所,在为当地市民提供休闲空间的同时,也持续传递着铭记历史、砥砺奋进的精神火炬。
△韶关飞机制造厂研制的“复兴式”飞机免息配资开户。
发布于:北京市正好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